微信下一站:用連接的力量完成智慧的構想
延續“連接”的主題,在萬泉入海的博鰲,2014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微信分論壇今天正式亮相。
“微信早已不是一個工具性產品”,在大會的現場,微信團隊表示,微信將會用持續的開放能力,為衣食住行各行業提供“微信智慧生活”的商業化閉環解決方案,通過包括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以及微信設備接口等眾多產品形態,在提供連接一切能力的同時,也能讓用戶通過微信完成對未來智慧生活的構想。
公眾號登錄授權將釋放更多開發者紅利
從遲疑到肯定,通過與第三方開發者的共同努力,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機構選擇將自己的模式“移植”到微信平臺。現場,微信開放平臺助理總經理曾鳴表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微信公眾平臺的開放也不是一蹴而就,它經歷了多個層面的多次完善,而在這個開放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對第三方開發者越來越大的扶持力度。”
當微信在用戶接入的很多方面趨于成熟,連接好商戶、幫助傳統行業將原有商業模式“移植”到微信平臺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微信要把連接用戶的能力和接口開放出去,讓第三方開發者幫助商戶提供更具垂直細分特性,也能更好滿足商戶需求的解決方案。”微信團隊在現場宣布,微信公眾平臺今起開放“登錄授權”功能,只要獲得官方許可,第三方開發者就可以幫企業提供解決方案,讓公眾號運營者免去繁瑣的設置。
而除了開放登錄授權,伴隨著如微信“掃一掃”能力和微信“卡包”等一系列新功能的推出,微信正在為第三方開發者以及合作伙伴建立起完善的行業解決方案。
“微信智慧生活”已為數十個領域提供解決方案
微信支付發展至今,早已告別了單純的支付服務,通過為各個行業提供的基礎服務能力建立起一個集展示、社交、消息觸達、用戶沉淀為一體的移動O2O平臺。
為適應全面的開放策略,微信支付總經理吳毅在論壇上表達了微信支付在功能上的延伸:越來越完善的微信支付體系讓“可移植”的內容更加多樣化,實現了對更多傳統模式的創新再利用。比如通過“公眾號+微信支付”模式來簡化用戶購買流程,帶動用戶的消費習慣向體驗化、個性化、移動化、一體化轉移,讓諸如廣州長隆這樣的大型主題公園輕松實現從線上到線下的消費者體驗與服務的延伸。
同時,通過對服務能力的不斷升級,微信正快速滲透進入各傳統行業,微信打車、微信交電費、微信購物、微信醫療、微信酒店等不斷應運而生,以“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的微信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已經成功進入醫療、酒店、零售、百貨、餐飲、票務、快遞、高校、電商、民生等數十個領域。
從芯片到用戶的智慧硬件體系正在形成
微信硬件平臺和合作伙伴的首次亮相,成為本次論壇的一個驚喜環節。將微信智慧的連接從互聯網跨越到更多產業領域,讓行業遵循統一的協議、應用標準,把接口面向開放平臺打開,通過構建連接軟件連接硬件、硬件連接硬件、硬件連接服務的三大應用場景,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深度延伸,將智慧生活場景清晰展示在用戶面前。
在現場的分享中,微信開放平臺高級總監王金桂透露,面向個人的可穿戴和健康設備、家庭場景中的智能家電家居以及更大層面的智慧城市,都將通過微信平臺進行連接,通過連接廠家、用戶與設備,讓每款設備都具有自己的身份ID。同時,微信還將通過平臺構建從芯片商到設備商再到用戶的微信設備生態體系。
而在這個體系中,大會現場已涌現出不少新開拓者,如雷蛇推出了“納布天神”健身腕帶,其基于微信的BandtoBand溝通方式讓人與人的交流有了新方式,iHealth微信血壓計則讓硬件以情感訴求的方式讓用戶通過微信溝通爸媽的健康問題,TCL“TV+家庭娛樂電視”則通過微信解決用戶看電視時邊聊邊看的社交需求痛點……
誠如騰訊董事會主席、CEO馬化騰在此次合作伙伴大會開幕前夜的公開信中所說:“互聯網不是新經濟新領域獨有的東西,最終它會像蒸汽機、電力等工業化時代的產物一樣,成為可以給所有行業應用的工具……所以我們很多的產品包括微信、QQ其實都是在做一個連接器,人和人,設備和設備,服務和服務,人和設備,人和服務都應該有一個智能的連接”,而作為擁有4.38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來說,連接早已是滲入血脈的核心價值,而連接的下一站會是哪里?也許從微信提供的一個個行業解決方案、合作模式以及產品形態上將看到更多、更好更加智慧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