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網購“后悔權”應注意利益平衡
新《消法》的執行短期內應該會對電商企業的物流、支付、庫存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同時也對電商企業盈利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從長遠來看,是有利于網購的規范和可持續發展的。
相信很多消費者和我一樣,很容易在購物時“失去理智”,一時沖動買下某件商品,這種情況在網購的時候尤其容易發生,那個讓人最容易沖動的因素往往是價格。等過幾天東西拿到手了,左看右看怎么都不順眼,總會有“這個顏色我穿真難看”、“大一號還是有差別呀”、“原來家里已經屯好幾個、又買多了”之類的問題。要退貨,新的問題就來了。很多網購的商家僅僅對存在質量問題的商品提供退換貨的服務,拒絕消費者僅僅因為后悔而提出的退貨要求,這讓消費者感覺很不爽。
從今年3月15日將要實施的新《消法》就正式將7天后悔權給到了網購的消費者。新《消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7日內無理由退貨。
事實上,包括京東等在內的電商平臺的7日無理由退貨早就開始實施了,蘇寧易購、易迅網、凡客誠品等電商平臺的退換貨服務限定日期也均符合或高于新消法規定的7日,其中凡客誠品還承諾自商品簽收之日起30日內可以辦理退換貨。天貓的不少商家此前已經陸續提供了7天內無理由退貨服務。
不過,此前在這些推出無理由退換貨的電商平臺購物消費后真正遇到要退換貨的時候,不少消費者還是會遇到商家在退換貨過程中各種扯皮或者設置門檻障礙的情況。現在新《消法》讓消費者的7天無理由退貨有了法律保障,但消費者對這些問題的擔心仍未消失。這主要是因為免費退換貨服務還有附加條件,現有的一線免費退換貨服務中,附加條件和品類限制等各不相同,有規定母嬰用品、視頻、護膚品等無質量問題不接受退貨的,有規定黃金、鉆石、手表等不接受退貨等等,像京東就規定了9類不宜退換貨的商品。
而對于商家來說,也擔心消費者會濫用后悔權,出現惡意退貨的行為。其實,新《消法》規定消費者無理由退貨產生的費用由自己承擔,就可以有效遏制濫用后悔權的情況發生。現在很多正在執行的無理由退換貨措施也是這樣實施的,很多商家要求消費者收到商品后發現存在質量問題的,第一時間拍照提供給商家,然后可以由商家承擔物流費用進行退換貨,但如果不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僅僅是后悔了,那需要消費者自行承擔退換貨的物流成本,對消費者來說這會增加消費成本,因此在網購過程中也還是需要盡量避免沖動消費,對于后悔權的使用也應慎重。
不管怎樣,新《消法》的執行短期內應該會對電商企業的物流、支付、庫存帶來一定的成本壓力,同時也對電商企業盈利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從長遠來看,是有利于網購的規范和可持續發展的。
另外,消費者的這項“后悔權”也延伸出了新的商家,有行業預計要從新《消法》執行中嘗到甜頭,消費者退貨更容易了,物流快遞的收件量肯定會有所增長。保險業是早就抓到退貨商機的,以淘寶平臺為例,華泰保險早在2010年便在淘寶推出了退貨險的業務。很多細心的消費者發現,以前淘寶平臺會免費贈送的退貨險,現在需要消費者自己付費了,而且價格還有所上漲。僅僅2013年雙十一當天,伴隨約1.8億件快遞的產生,運費險接到了超過1.5億筆投保訂單。現在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希望從中分一杯羹了,不同的電商平臺都與各家保險公展開了合作。
錢瑋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