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催化消費結構轉變
近日,商務部發布的“十一”黃金周消費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七天長假期間,全國的零售企業和餐飲企業銷售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李少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結構的轉變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企業轉型均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統計數據顯示,國慶黃金周期間共有超過7.4億人次出行。在此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總額約1082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8%、43.7%、49.5%?!盎ヂ摼W+”模式的蓬勃發展也讓更多的企業從賣產品轉向賣服務,進一步助推了服務消費的發展。
商務部研究院今年發布的《2015中國消費市場發展報告》指出,與過去消費結構相比,我國居民消費正在由生存型向發展型消費升級、由物質型向服務型消費升級、由傳統向新型消費升級,并且這一升級的趨勢正在加速。
“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意味著我國消費水平進入新的階段,消費需求將會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更加明顯,經濟增長動力的可持續性也會逐步增強。同時,消費結構的改變也會帶動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產品升級,這有利于促進企業轉型。”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國慶期間,各地商貿企業深度嫁接“互聯網+”,打造全新營銷模式成為了新的亮點。
“消費方式轉變推動了支付方式的轉變,微信、支付寶、移動終端等多種支付方式的發展,對于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改善居民的金融體驗均有著重要的意義?!崩钌佘姺Q。